小议《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文章字数:79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于今年2月28日正式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该工作是决策层问计于民、谋求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教育领域落实党的十七大“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部署的前提保障。 笔者仅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学习一番之后,有拙见几条直陈于此,不揣浅薄,以资抛砖引玉。 主题目标振人心 《纲要》开宗明义地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看似老生常谈,实则是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高度概括了教育对我们国家发展的意义和功能。同时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将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与这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将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振兴同全体国民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将全体国民的福祉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了一起,这是何等的壮举! 直面问题不护短 教育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教育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大;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等原来实际存在,但几乎从来没有以正式的条文出现在公众面前,由此足见决策层对《纲要》的期望值之高。 措施有力保大局 《纲要》以详实的数据展望未来10年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远景目标,以此为基础展望在此过程中国民素质提升的状况,所有这一切如果离开了保障措施则必然沦为空谈。《纲要》最突出的亮点在于既能够分析问题、发现困难、揭示矛盾,又能极具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方针和强有力的系列保障措施,诸如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教育改革等系列举措,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依法治学成方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纲要》的另一亮点就是强调“依法治教”:不断完善教育法律体系;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只有对“法”有敬畏感,一个国家才能步入有序发展的快车道,这个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拥有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基本保障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