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旧事两则
★田家声
文章字数:1,109
3转1响48条腿 娶媳子盖房是乡村的一大门坎,也是花钱的“魔王”。 就说这娶媳妇吧,乡村可有讲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追求。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结婚时女方要求男家必备3转1响48条腿,否则媳妇就很难娶进门。所谓3转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1响即半导体收音机;48条腿:即大、小立柜、梳妆台,椅子、床头、床头柜,外加沙发和书桌。 那时物质匮乏,手表、自行车凭票供应,缝纫机更是难买。记得1970年我结婚时,父亲寻情钻眼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一块延安牌手表,我又托朋友“走后门”买了一台红灯牌收音机。48条腿也是凑凑合合让木匠做齐了,万事俱备,就是少一台缝纫机。无奈借了隔壁一家人才从百货公司买回的一台标准牌缝纫机,蒙混过关,终于娶回了新娘。不久,人家把那台缝纫机抬回去了,闹得妻子嘴噘脸吊,满肚子的不痛快,说我家是打肿脸装胖子,拿野猪娃敬神,把她骗回了家。我说不是不给你买缝纫机,实在是有钱也买不下东西,等以后市场上有了货,一定给你补。其实,我觉得对于那几样东西,除过家具实用,收音机可听听新闻和娱乐节目外,其余都是奢侈品,可以不要。你想乡村那时尚不通公路,自行车派不上多大用场,有时出门推了,遇了坡坡硷硷,羊肠小道,不是人骑车,而是车骑人。而手表那年月多是干部戴的,一个农民手腕上挂了那玩艺,烧烧燎燎的,出工干活不方便不说,而且常惹四邻砸讲,说×××家媳妇烧包,是“笨狗扎了个狼狗势”。 而今数十载过去了,屋内那48条腿早已成了过时货,那台收音机也哑了声,妻年轻时戴的那块手表躺在立柜里发条已经生锈早已不转了。惟感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还欠妻一台缝纫机,说来还觉挺羞惭的。大养其猪 农业社那阵儿,国家号召 “大养其猪”,为的是猪多肥多,肥多粮广。猪是个张口货,一日三顿食得靠人去喂养。可是那年月粮食短缺得要命,人都在饿肚子,何来多余粮食做饲料喂猪。于是山野里的野草、红薯蔓、黄豆叶、枸树皮以及麦糠、麸皮等都是猪的吃食。糠糠草草粗糙乏营养,猪吃了不长膘,不攒粪,出槽又慢。记得那时农家人喂一头猪大约需一年多时间才能交售。那年四爷爷家养的一头秃尾巴猪一直喂了两年多还是个毛蛋蛋,浑身都长了红毛,活像一头野猪,牵到收购站验不上等级,出售不了。年根杀了,那肉膘没有一筷子厚,因肉老皮厚,煮在锅里烧煮一夜还不很烂,吃在嘴里柴巴巴,不油,缺乏肉的味道。 虽然政府一再号召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但始终提不起农民的积极性,而乡村大的养猪场也无有几个。因猪少人多,吃肉就供不应求,只能凭票供应。干部和居民每人每月发半斤肉票打牙祭,而农民连个肉花花都不得见。于是我想,倘若白居易老先生在世,见了此状,肯定会再续写一篇传世的《卖猪翁》的佳作的。(作者系商洛市商州区卫生监督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