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那么远,那么近
文章字数:1,309
人的一生,看似漫长 ,实则短暂。而快乐的时光更是如手中流沙,握不可留。有人说过,快乐的理由总是相同或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感受快乐的心罢了。 我曾看过一部名叫 《海上钢琴师》的电影,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弃儿,被丢弃在一艘游轮上。一名船员收养了他,因为那年是1900年,于是他就被人叫做1900。1900天生对音乐特别敏感,他热爱钢琴,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去诠释生命。坐过这艘游轮的人,只要听到他的音乐,无不被这震撼人心的琴声所折服,渐渐的他在音乐界声名鹊起,更有许多人慕名前来聆听这位钢琴家的创作。一些在音乐界举足轻重的名人也前来邀他合作,但是都被他一一回绝了。他说:“我只是不能离开这艘船。”有人问他不能离开的原因是什么,那段对白至今让我久久不能平息: “我之所以不能离开这艘船,是因为我害怕外面世界的种种诱惑。太多的繁华,太多的喧闹,太多的绮丽......我害怕自己无所适从。在这里,我可以安心的创作,平静的思考,去做我喜欢做的音乐,去做忠于我心的事,这就是我的快乐。” 电影的结局也叫我感叹,1900在船上生活了几十年,直到这艘游轮不能再继续航行,报废。他的选择是与游轮共存亡。不懂他的人或许认为他是个固执的疯子。直到游轮被引爆,在海面上碎片飞起,烟雾弥漫,我才知道1900是选择忠于自我的灵魂。他的躯体和游轮一同沉没于大海,而灵魂化成尘埃,永驻天地。 不是所有的快乐都要有绚丽的外表,不是所有的快乐都是享受与得到,不是所有的快乐都被灯光和喧闹淹没,更不是历尽千辛万苦所得到的一丝回报。快乐不在山巅,在脚下。快乐不在得到,而在珍惜所拥有的。忠于我心的、生活中的、最真实、最朴素的快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在我心里也有让我愿意用生命去守护的快乐。 我出生在农村,长在城里。年幼的时候和外婆外爷一起生活,到了该上学的时候,父母把我接到了城里。大城市的生活逐渐让我的眼睛被这缤纷的灯光和袭扰的人群还有川流的车辆蒙上一层薄纱。是的,城市很繁华,城市中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建筑,高大而冰冷,商品琳琅满目,街区时尚清洁。路过的行人也都各个光彩照人,但都漠然前行。夜晚下的城市被绚烂的彩灯覆盖,喧闹依旧没有因为夜色的浓重而停止。我望着窗外的明月,想起了和外婆外爷在乡下的生活。 那时的我只有4、5岁的样子,在这样的夜晚我和外公外婆呆在一起。我饿了,外婆就泡一包字母饼干给我吃,冲上一包牛奶。外婆说我很乖,自己一个人大口大口地吃完,然后就乖乖的睡觉,不哭也不闹。到了白天,外公就会拉着我的手一起去田里,走的时候外公兜里总要装些瓜子花生。到了田地,我就自己坐在树下一个人吃糖果吃瓜子,外公在旁边干活,不适抬起头冲着我微笑。那样的笑容就像一股暖流流淌在我的心窝,平静安然,温暖至今。 现在外公已经去世了。可是我知道,那些一起生活过的快乐回忆都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里,是我的每一寸皮肤,是我的每一滴眼泪,是我每一次的呼吸,流淌在我的血液里。 人生一世,如草木一秋。绚烂美好的快乐,稍纵即逝;远不可及的快乐,历尽千辛。真正的快乐不在未来,不在过去,而在今朝。苦苦寻求快乐时,总感觉它是那么遥远。若你用一颗平静、朴素的心去聆听真实的灵魂的声音时,你会发现,快乐原来那么近。 (作者系外语系09级英语专业三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