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我们永远在路上
文章字数:903

2002年的4月15日,商洛学院院报呱呱坠地,如今她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今年,我们将迎来商洛学院院报十周年。十年来筚路褴褛、一路打拼的历任创办者们,心潮澎湃,激情难抑。作为院报的一名新兵,虽然只工作一年多,但是在这6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心中也一直充溢着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这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疏漏造成的遗憾,但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办报人的不易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滋味,也更觉今后肩负责任的重大和精益求精的重要。 翻开万年历,2002年的4月15日是阴历三月初三,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时节。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又称女儿节。古人在这一天举行女子成人礼。十年光阴流转,她已经从一个婴儿变成小学教室里正襟危坐的小大人儿,从一株幼苗成长为一棵大树。十年间,我们攻艰克难,奋力拼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院报的发展乃至学校新闻宣传、校园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虽然她在逐渐成长,但是我们知道,她还没有足够成熟,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我们会努力改进,尽量做得完美一些,让读者更满意。 十年,多少次周末加班的深夜,多少回伏案挑灯奋战的场景,多少个风风火火的背影,多少滴辛酸的泪与汗;十年,不需庆贺的锣鼓,不需祝福的鲜花,我们与往常一样奔波在新闻发生的现场;哪管疲惫的身躯、气候的骤变,新闻永远在路上,我们永远和新闻在路上。 感恩你们,我们的同行、读者和所有关心、支持我们的人。是你们的包容、爱护和鼓励,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行,使院报之树常青。没有你们的关注,我们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没有你们的建议,我们不知要走多少弯路;没有你们的加入,我们的事业不会如此生机勃勃。 35万平方,是我们耕耘的天地;师生心声,是我们聆听的脉搏;学院福祉,是我们追寻的源泉。昨天,我们和新闻在路上;今天,我们和新闻在纸上;明天,我们打点行装重新出发,再一次远航;我们满怀信心继续前进,挖掘新闻,记录历史,向读者呈现多姿多彩的世界…… 新闻界先驱邹韬奋说过,现在都须彻底认识新闻记者所负责任的重大与工作的艰苦。知责任的重大,我们不惮前驱;知工作的艰苦,我们以苦为乐,为展现生活的亮色,为映照文明的辉光,我们永远在路上!(作者系本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