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出版
填补了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领域空白
文章字数:751
本报讯 (记者 王霄飞)近日,由我院纪委书记、教授王思怀主编,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一书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该书是商洛市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著作,填补了商洛市此项研究领域的空白。市委书记魏增军亲自为该书作序,称赞其对发扬光大商洛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商洛对外宣传具有重大意义。 《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一书是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抢救、利用研究》的成果之一。由王思怀教授联合商洛学院、商洛市“非遗”办公室、市博物馆等单位的诸多专家学者共同完成。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综合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常识,对我国特别是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下篇对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全面介绍,盘清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 商洛作为 “文学之乡”、“书画之乡”、“戏剧之乡”,蕴藏了许多丰富高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10项,市级42项,县区级159项。 编后语:由王思怀教授联合院内外专家学者编著的这本《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我院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又一项新成果,不但填补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更对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抢救、传承和宏扬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市委书记魏增军亲自为该书作序,不仅是对这一研究成果的高度赞扬,也是对我院以科研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 我院第一次党代会明确了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我们刊载此文,期望以此来激励、推动我院师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商洛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业;在科研方向上瞄准地方社会发展需要,多做新探索,多出新成果,为推动学院改革发展、推动商洛经济文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