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文章字数:1,773

★商洛学院教务处处长 刘端森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是高等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体现着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业建设是激发先进办学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自2006年我校升本以来,经过艰苦的探索与实践,我校本科专业由无到有,至今已有29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理、经、工等多个学科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已有3届,累计达1576人,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225名。随着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确立,加强专业建设,实现从“量变”向“质变”的转变,特别是专业内涵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要认清存在的不足,理清思路,坚持将专业建设作为我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认为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等基本内容。制定既符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又符合学校实际和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为此,要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课程体系,为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打好基础。目前,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开始执行,这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加强了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在实施过程中,及时修订了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习大纲、课程(设计)论文实施方案等教学规范性文件,确保方案顺利实施。同时,要继续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评估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科学,及时为进一步修订奠定基础。 二、深化课程改革是关键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建设中要注重构建课程体系,在搭建通识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平台,着力开好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注意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与通识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科学有序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实用性,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本着重视基础课,加强主干课,扩大选修课的原则,通过特色课程开设彰显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要积极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尽快将本学科领域新的、前沿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尤其注重优秀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利用,通过开展研究性教学、案列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提高课题教学效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要加强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选用高质量优秀教材,特别加强实验与实践教学的指导书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条件。 三、注重教学实践是核心 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实际技能的主要途径。要特别注重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构建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类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广大教师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在不断满足基础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积极推进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坚持资源共享,逐步探索建立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实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坚持基地教学功能与科研功能相结合地原则,采取校企联合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创造有利条件。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专业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配备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要加强现有专业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下基层、进入企事业单位岗位锻炼等形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使他们能很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需要。要充实实验教学和工科师资队伍,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加大应用型专业教师引进的力度,继续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专业学位和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进修,尽快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