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内涵的理解与阐释
文章字数:3,088
★王天时 社会需要有用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走俏。那么,有用的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实践问题,同时也需要理论认识上概括作为实践的先导。人才的应用性特点是针对人才的功能、作用、效果而言的。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能够发挥正能量的作用,这就是应用型人才。社会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成为衡量人才有用还是无用的标准。要探讨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就要明确当今社会到底需要哪一类的人才?这类人才到底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特质? 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吧,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电视小品《招聘》,剧情大约是这样的:一位粮店女老板,扩大营业需招聘一名临时工,广告一贴,一位40岁左右的男同志立即前来招聘,自报家门说,最近下岗啦,在家没事干,听说这里招聘就赶来了。过了一会,一位农村模样的中年男人也来到门前等候应聘。城市人觉得农村人好欺哄,就给这个农民说“只要一个人,我来得早,你站在这儿干啥?还不赶快走!”这个农民不吃这一套,挽起袖子,露出肌肉说“你知道,我是哪里人?”“不知道”“我是四川人”“四川人怎么样?”“你知道四川出过那些英雄人物?”“不知道”“邱少云、黄继光。黄继光在上甘岭上舍身堵枪眼,我就是黄继光村里人。我和黄继光是邻居。”城里人一看这个乡下人还有点见识,不好欺哄,只好作罢。女老板出来,招聘开始,第一道考题,两个人分别谈一下招聘以后,有什么样的打算?城市人说:“老板,我先说,你把我招聘上的话,咱们扩大经营规模,上海、北京、纽约都开上连锁店,到时候你当总经理,我当副总经理,……”老板说:得啦,得啦,你说。农村人说:“我没有啥说的,老板,我没有文化,老板说啥就是啥,老板说干啥就干啥。”老板说,好啦,现在开始第二道考题,搬运粮食袋子。城市人力气小,干不动体力活,搬不动袋子,只好在地上拉,求农村人帮忙,农村人不理。干力气活,农村人找到表现的机会,肩膀上扛两麻袋,胳膊夹一麻袋,手提一麻袋,还让城市人帮忙给肩膀上再摞一麻袋。考试完了,两个人急切地问:“老板,我们两个人谁能招聘上?”老板哈哈大笑,你们两个谁也招聘不上,要是把你们两个人的优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该多好啊!老板的话是点题的话,值得回味。下岗的城市人的特点是动脑不动手,能说不能干,进城打工的农村人的特点是动手不动脑,能干不能说。要把两人的优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个理想的人就是动手又动脑,能干又能说。从剧情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城市下岗工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失业状况进行了大量地研究和思考,并通过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从而告诉观众,在现阶段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要保持竞争优势,就要不断学习,刻苦磨练,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既能说又能干,才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从李白的话里可以知道,上帝造人是公平的。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是有用的。有智者吃智,无智者吃力。绝对的有用性和绝对的无用性都是不存在的。靠力气吃饭的农业社会已离我们越来越远,靠智力生活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呼啸奔腾而来。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依靠知识、智力、技能支撑的。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人才不是靠出卖简单劳动的体力劳动者,而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脑力劳动与体能、技能劳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既能说又能干,这样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就应该成为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点。 应用型人才的首要特征就是会动脑,会思考,会独立思考,特别是需要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扬的旗帜。农业经济是从土地上获得财富,知识经济是从大脑中获得财富,脑袋富了口袋才能富。因此,发展脑科学成为世界教育的主流和主题。美国高考的指导思想就是“思维领先,技巧关键,表达至上,拒绝复制。”我国当今社会也有这样的教育名言:“山高人为峰,人高脑为峰,脑高思为先。”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创新思维是一种可持续增值,无法估量的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本。以创新思维为主体的智慧教育,就是培养青年学子面对未来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和各种挑战机遇时应保持的正确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说我们传统的教育中没有脑科学教育,但这种脑科学教育和现代化的脑科学教育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我们的教学是建立在以传授知识为主体的体系之上的。老师照本宣科地教,学生照本宣科地学,急功近利赶进度之后,学生大脑中填鸭式地塞满了七生八熟的东西,更谈不上理解和消化。在这个过程中,训练的是求同思维,崇拜古人,模仿别人,而现代社会创新活动最需要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却没有得到培养。我们推崇和培养的是机械的记忆能力,求同化的思维能力,模式化千篇一律的表达能力,复制式的应试能力,却偏废了人力资源中的黄金要素,即化解未来挑战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最紧要的任务就是深度培植国家最紧要的精神财富,即缜密深刻和创新的思维力。唤醒思想的自觉意识,养成思想的自主习惯,砥砺思想的卓越品质,炼就思想的创新能力。 动手能力强是应用型人才又一个显著的特征。大脑是人身体最重要的器官,手是人体最精妙的器官。大脑解决的是对世界的认知问题,双手解决的是改变世界的问题。美好的生活靠双手的劳动来创造,爱情在双手劳动的过程中建立。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毅力意志情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通过动手劳动,创造生活,青少年不但能够增长经验,锻炼头脑,还能够体验生活的美好,实现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彼此促进。对学生手指的重视,实际上是对学生心灵舒展与完善的重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就强调了动手能力对心灵完善的作用。澳大利亚小学生书包中放着一把剪刀,因为学校里每天都安排一节手工制作课。动手,也就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大凡教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通,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才是终结。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能走单纯知识教学的老路,要把知识教学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传授知识过程中,不要讲说一通,就认为完成了任务,万事大吉,还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思考、辨析、揣摩、咀嚼、消化,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解决问题。 语言表达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人是社会中的人,人和人交流就要用口才。没有口才,应用型人才的功用就会降低。陈景瑞大脑发达,动手计算能力强,可惜表达能力差,就只能做研究,教书就不受欢迎。如果说手是大脑的组织部,口就是大脑的宣传部。现实生活中,有学历的人不一定会说话,有经历的人不一定会办事。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就把事情说成了,不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就把事情说砸了。会说话的能把生意说成,不会说话的到手的生意都会跑掉。会说话的能把人心说暖,不会说话的刀子剜心六月生寒。社会上大多数职业都与口才表达有关。语言表达看起来是嘴在说,其实质是根在思维,美在心灵。心灵美,语言才能美,表达效果才能好。嘴里说不清,是头脑中没有想清;头脑中想清了,嘴里才能说清。 动脑动手,能干能说,是应用型人才的外在表现,而知识文化、智力能力则是内在的素质,有了内在的素质,才有外在的优异表现。要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就像宝塔一样,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构成宝塔的底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构成宝塔的塔身,创造精神则是宝塔顶端闪闪发光的明珠。育人的工作是实实在在,任何投机取巧、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行为将贻害无穷。 (作者系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