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挺好
文章字数:711
    □郭文璇生物学院2014级学生
    我妈总说,活的特殊点儿,做个特别的人,所以我总以为,我是人群中最独一无二的存在。
    三岁那年,我捧着半根铅笔和一个小本走进校门,为了让我有底气,奶奶会不停地强调我的特殊性——全校最小的孩子,能在田字格里准确的写出“山”字,能从一数到百,甚至能唱出让老师赞不绝口的童谣。或许是那个时候开始,“特殊”这个词就已经成为我的人生信条,那种被关注的渴求总会激励我去做些特别的事,即使是哭,也乐意听到大人说没见过哭声这么大的孩子。
    成长有时候像场灾难将原本儿时的纯真统统扼杀,只给人留下不知如去满足的欲望,于是追求的路上有了奋进、不甘、迷茫与无奈。我迫切地想成为最特殊的人,在无法理解自信的年纪里,骄傲的不可一世。然而当面对挫折的时候,这种骄傲却脆弱的不堪一击,失落后的不堪,让我不愿去想自己缺少的,只一味的抱怨着自己不曾拥有的,所有的骄傲被磨灭后,只能自卑,迷茫着,挣扎着,最后只能忍着依然渴望特殊的心,无奈地接受自己平凡的事实。
    后来发现,很多人都在追求特别,追求个性,大家会学着重复那些犀利的语言,重复做被公认的特别的人做过的事,却一直未成为所追求的焦点,在追求特殊的过程中,越来越自我,无力,然后安于现状,承认自己的无为。
    在远离家乡的城市里,跟着人群走进陌生的校园,静下心来想想,原来根本就没有活得特别的人。人生是没有标准的,对个性的渴求,不过是不想被人群淹没的表现,无法接受平凡,是因为无法认知平凡,人们无法接受的,是平庸,因为平庸意味着无为,而谁也不愿接受无能无为。
    成长的感悟,或许不算深刻,却足以让我坦荡平静地去以一颗平常心面对我的世界。
    我的大学,不求显达于世,只愿凡是尽心尽力,以平凡之心处事,不做平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