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面冰十年
文章字数:1,345


雷昱 文传学院2014级学生
不去阿里当兵,自然体会不到毕淑敏的那种心情,面冰十年,当了十年的兵,未曾回家一次,见不到父母已经变作如何的白发苍苍,只知怀念,只能靠一年四五封军邮在天山与人间徘徊游走。
游子思归,毕淑敏亦是如此。尽管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可小女儿的心性还是有的,喜欢生命,喜欢绿色。然而在西藏腹地,哪有什么绿洲,更别提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冰川了。从一进入冰川管辖的地带开始,就是一望无际的白,各式各样的白,看不见人、屋、飞禽和走兽,看不见旁的,有的,只是那翩然飞过的雪蝴蝶。再怎样青春,再怎样活力四射的心,亦会被这冰原封冻。从此,便是那千古不化的寒冰了,从此,她也学会了如何沉静圣洁。
山的巍峨浩大,散去了小女儿的娇羞与憧憬。见惯了阿里的危机四伏,但却仍对失去的生命那般感伤。在阿里,不,应该说是在西藏,生命是极其脆弱的。稀薄的氧气,毕淑敏说她第一次乘车去阿里时,同行的老兵告诉她们,阿里的氧气稀少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等到了半山腰,每呼吸一口,就像吸进了钢铁一般疼痛。他还说,山脚没有多么严重,还有氧气可以呼吸,一般的娃娃上到半山腰时就已头疼到快要炸开,那老兵献宝似得说,把背包带狠狠地勒在头部,尤其是太阳穴那里,这样就感觉不到疼了。是不是身体上疼了,就可以取代心里的疼痛。我没有体验过缺氧的感觉,体会不到她们徘徊在鬼门关的艰难,更无法体会她们在上面疾行十万里,在上面守卫祖国边疆时英勇的雄姿。几十年前的西藏是这般模样,现在到底是何光景,我不曾去过,我亦不知。
除了这本《面冰十年》之外,还看过一本有关西藏的书,那是发生在西藏和成都之间的真实故事。那个女孩从西藏抱养回一只小狼,小狼长得很快,她们只在一起生活了8个月,8个月后各自离散。人生总是免不了别离的场面,再怎样亲密也终须一别。她们曾经一起度过的美好岁月,那是一辈子都刻骨铭心的记忆。从小狼成长为狼王,那需要一种精神,那是一种历练,那是西藏的傲骨。它教会他们成长,教会他们学会的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渴望和坚韧。
不想讲太多那个女孩和狼的故事,只是想借由这个故事表达那种韧性,那种像毕淑敏从军多年的收获与体验。在阿里的那些年,她见惯了生死。死神太过无情,人世间这些温暖与爱抵挡不住他的阴森肆虐,化不开他的坚冰如铁,于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爱恨纠葛,云雾缭绕。大概雪山的冷厉让人的性子也变得凉薄,开始放空一切,眼底存留的永远只是远处那如雾霭般迷蒙的雪山,白得发亮,透得发凉。然而却不是那般轻浮,有的只是独属于她的那份雄奇壮丽。女孩们每天晚上都会变着法子的穷开心,在毕淑敏的笔下,那么平淡的开心也能变得童真而又有趣味,星星在雪山的映照下眨着眼睛,蓝天像孩子的眼眸般纯洁透亮,看了她的文字,人顿时有了几分天真与活力。
毕淑敏和张爱玲是不同性格的女人,一个凄婉如秋风,一个干练坚强如钢铁。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张爱玲是那个活在白色象牙塔里的精致女人,毕淑敏就是那个英姿飒爽的英雄儿女,有不同格调的情趣,有不同风格的雅致。一个凄婉,一个烂漫,然而谁也说不准的是,她们身后的如网般丝丝细密的情感,是否是最纯洁的七巧玲珑。
我想大概是毕淑敏的面冰十年造就了她的与众不同罢。那份坚毅,那份英气逼人,都是让人睁不开眼的绚丽夺目。
——只为让你看见,那曾在雪山顶上最美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