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摘编)
文章字数:1,303


                                                                              □张景书 商洛学院党委书记
    尊敬的贾平凹先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由我校和丹凤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国当代文学研究专家特别是贾平凹研究专家们相聚的一次盛会。在此,我代表商洛学院党委、行政,代表商洛学院万余名师生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向不辞辛劳、从全国各地前来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研讨会筹备提供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省教育厅、省作协、商洛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单位表示衷心地感谢!
    贾平凹先生与我校颇有渊源。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校教师就对先生及其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1991年3月,我校中文系成立了贾平凹研究小组,2004年4月研究小组更名为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2014年成立“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该中心正在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平凹先生也欣然接受邀请,出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多年来,我校教师出版贾平凹研究专著6部,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13项、校内科研基金项目32项。专著《贾平凹语言世界》获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商洛民俗文化述论》获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一等奖,陕西省2009年度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从1999年开始,结合贾平凹研究成果,我校中文系开设了《商洛作家研究》、《商洛民俗文化研究》等选修课,有效地拓宽了课程教学内容,凸显了人才培养特色。我校学报适时开设《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专栏,集中刊发相关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良好反响,提高了学校和商洛的知名度。该专栏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及陕西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奖。现在,我校已将贾平凹研究等地方文化传承确定为办学特色之一。
    在研究贾平凹先生作品的过程中,我校和贾平凹先生建立了深厚情谊。贾平凹先生不仅向我校研究者提供手稿、不吝赐教,还对我校支持、关爱有加。2004年贾平凹先生欣然应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多次来校讲学,并为我校图书馆题写馆名。升本时,贾平凹先生专程来到学校,陪同教育部专家考察,并在汇报会上为设立商洛学院大声疾呼,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贾平凹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
    对贾平凹作品的研究,一直以来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从《秦腔》到《古炉》到《带灯》再到《老生》,每一部作品问世,都会引起文坛的高度关注,这就是贾平凹作品了不起的地方。研究贾平凹作品,不少地方都召开了研讨会,但今天这样的在贾平凹先生故乡召开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还是第一次。文学是有根的,商洛就是贾平凹作品的根。在这里召开研讨会,各位专家可以近距离地感受贾平凹作品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蕴和内涵,推动贾平凹研究取得新的鲜活的丰硕成果。本次研讨会在我校举办,使我校师生有机会聆听这么多专家的精彩报告,实乃一大幸事。这对于提高我校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水平,提高我校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和凝练办学特色,迎接明年5月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各位专家、学者、来宾在商期间身体健康!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