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钩沉四十载而今迈步再飞跃
——商洛学院40年图书资料工作巡礼
文章字数:2,365
                                                                                                 ◆王晋月
    欣逢学校40周年校庆,作为学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40年来发展壮大的历程,印证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资料迅猛增长商洛学院图书馆可追溯到1976年与商洛师范学校共用的图书馆、阅览室,当时馆藏图书30000册,阅览室有报刊17种,刊物256种。1976年至1984年6月,图书馆隶属教务处,1984年6月起隶属学校。
    1984年7月,商洛师专和商洛师范学校分校前,馆藏图书65000余册。1985年1月15日,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成立,当时划归师专藏书11494册,工作人员4名,设采编、流通(含阅览、理科资料室)2个组,馆舍面积354m2。2000年3月,商洛师范专科学校新建图书馆落成,馆舍建筑面积2794m2,藏书增至12万册。2005年,原商洛农业学校整体划转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原农校图书室2.5万册图书划归商洛师专图书馆管理。
    2005年11月,我校兼职教授、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教育部专家进校考察升本期间来到学校,欣然为正在建设的图书大楼题写了“图书馆”三个大字。如今,这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图书馆的金色招牌。
    2006年2月,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图书馆更名为商洛学院图书馆。当年9月,图书馆组建了主干速率为1000M带宽的局域网络并开始使用北邮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MELINETS),实现了采访、编目、期刊、流通、检索等办公业务自动化、网络化、规范化管理。
    2007年10月,商洛学院图书馆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5860m2。新馆宽敞明亮,功能齐全,一时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藏书增至64万册。
    截至2015年12月底,图书馆拥有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87.5288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45.8852万册,中外文期刊1219种,报纸55种,文献借阅室13个,阅览座位2316位。建有140余座的电子阅览室,为师生获取各类信息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周开馆时间93.5小时,网上数字资源24小时开通。
    图书馆坚持纸质与数字化文献资源并重的原则,通过购买信息量大、学科覆盖面广的大型数据库和利用免费网络学术资源等方式,提高文献保障能力,已拥有一定规模的数字资源,内容涵盖文史哲、数理化、电子技术、艺术、地理、政治、教育、经济等学科,是教学科研、读书治学的有力工具,为读者提供专题检索、全文检索、定题检索及查询论文收录和被引用等服务。目前可供利用的数字资源有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超星移动图书馆、超星学术视频、超星外文图书馆、畅想之星光盘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规范管理服务至上图书馆通过40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机构健全,职责明确。2006年2月学校升本后,图书馆正式设立办公室、采编部、信息技术部、流通部、期刊阅览部;各部室为科级建制,进一步明确了职责范围、完善了工作制度。
    优化环境,完善设施。图书馆有计划地添置书架、阅览桌椅,缓解了阅览座位少和部分书库架位紧张的矛盾。2013年对电子阅览室软硬件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新,对北邮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并实现了图书馆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了读者无线上网的需求。安装自动上水饮水机两台,解决读者在图书馆学习期间的饮水问题。在学校统一部署下,所有库室安装空调,解决了读者取暖和防暑问题。经过一系列努力,图书馆学习环境得到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学校本科教学能力大幅提升。
    拓展服务,深化内涵。在做好文献阅览和流通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图书馆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深化内涵,已开展的服务项目包括:外借服务、阅览服务、数字化文献资源服务、参考咨询服务、读者培训与教育服务,以及打印、复印、扫描等技术服务。
    善用网络,与时俱进。图书馆网站于2006年2月更新完毕并正式投入使用。网站主页分为本馆概况、读者指南、服务项目、数字资源、队伍建设、馆内学习六个功能模块,在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的同时,也起了发布图书馆动态变化信息、解释馆藏资源、引导读者利用网络资源的作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为适应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2014年,图书馆开通了歌德电子借阅机服务,读者只要在移动设备(支持android或ios系统的手机或者Pad)上安装“超星移动图书馆”APP,扫码下载书籍,就可免费将图书内容下载到自己的智能设备中。实现了知识随身携带、阅读无所不在。特色馆藏红色唱响
    图书馆重视特色馆藏建设,已建成地方文献室、《四库全书》特藏文献室、院士著作及诺贝尔奖作品阅览室和商洛红色文化资料馆。
    地方文献室。作为区域内唯一的本科院校图书馆,图书馆积极服务地方社会和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在做好为学校本科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积极服务商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早在2003年,就筹建了商洛地方文献室,并形成了具有商洛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在面向地方社会服务实践中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四库全书》特藏文献室。图书馆于上世纪80年代购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影印版文渊阁《四库全书》1500册。
    院士著作及诺奖作品阅览室。两院院士著作在相关研究领域代表着最高水平,收集两院院士的著作资料不仅对学校教学科研有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弘扬院士的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文化,并对读者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诺贝尔奖是世界公认的最高奖项。收集诺奖作品,对提升馆藏文化品位起到积极作用。商洛红色文化资料馆。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图书馆在“红色文化”主题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至2015年底,商洛红色文化资料馆藏有纸质图书15300余册,内容包括长征史料、根据地史料、革命回忆录、传记、文集、图册等,此外,还收藏图片70余幅,为开展商洛红色文化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底蕴,使商洛红色文化资料馆成为图书馆的亮点。
    今后,图书馆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学校转型发展为契机,贯彻《商洛学院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精神,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为深化产学研合作以及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同时,图书馆将紧抓2016年申报全省党性教育示范基地的契机,加大商洛红色文化资料馆的建设力度,建成一个在社会较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