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文章字数:1,229

 
                                                                                 ★张晓倩
    2017年8月15日,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傅维利一行6人来到商洛学院调研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相关问题,参观了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商洛学院秦岭植物标本陈列室等处。调研组成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本科员孙诚感叹道:没想到秦岭深处的一所普通高校能够把专业建设得这么有特色。”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姜其和说:我注意到秦岭植物标本陈列室的一句话‘秦岭是中国的中央公园’,你们学校的转型发展就是在建设和维护这个大公园。”
    调研组的认可,是商洛学院不断凝炼办学特色、紧抓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的结果。2017年,商洛学院在2008年、2014年两次院系调整基础上,继续进行院系机构调整,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切入点,遵循“继承创新、留有空间”的原则,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特色学科专业对接区位优势产业”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商洛学院紧密对接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商洛地区主导产业,相继开设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010年),文化产业管理(2013年),应用统计学、土木工程(2014年),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2015年),园林、护理学、电子商务(2016年),网络与新媒体、财务管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2017年)等专业。同时采取预警退出机制,根据就业率、社会需求量等因素,将部分专业暂停招生。现有39个本科专业,人文社科、理学、工学类专业各占三分之一。
    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教学机构调整,加大专业整合,原有专业调整组合为专业群,服务于地方产业集群。如健康管理学院对接地方“生态智慧养老产业群”,人文学院聚焦基础教育和地方文化的传承创新,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制药工程对接现代材料循环产业集群、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群等。目前形成了“十一院一部”的教学科研组织体系,专业布局
    专业特色与优势更加突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现有生物学省级优势学科1个,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等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教师结合地方产业开展科学研究,获批“酰腙类功能配合物抑制丹参枯萎病生长代谢的生物量热学研究“Zn-MOFs用药物载体担载量与缓释功效关系的微量热学研究”基于HEC-RAS模型的丹江流域史前大洪水水文学重建研究”等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双四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四六开,扩大学生自主参与的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2017年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复赛中,获1项省级银奖、4项省级铜奖。
    商洛学院坚持“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重视以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等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深化内涵式发展,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作者系教务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