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成就“大家”
文章字数:1,500
                                                                                             宋艳丽
 轰鸣的火车从后山穿过,消匿于夜深人静,梦里百转的都是四年之前那些寒窗苦读、披星戴月的日子,日日如临大敌——高考。而今,我的大学接近尾声,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青年,对国家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历史与政治的课本上了,更要看清当下的方向,未来的建设。因为这个国家是每个中国人的家,领导人像是一个舵手,引领着我们航行,航行的过程中,人人都有一份责任和义务,保护和热爱这艘航船。革命导师列宁曾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浓厚的感情。”的确,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几十年的岁月都是伴随整个国家的成长,一代代祖辈们见证着这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国就是我们的大家,人人在这个家汲取养料,成长生活,我们有何理由不去爱她,护她。在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所崇尚的,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对于日益繁荣富强的祖国来说,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不曾像先辈豪杰们,赤胆忠心,呕心沥血,为国捐躯,但从不会忘记历史长河中,岁月刻下的那些榜样,从“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屈原,到“外敌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正气浩然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孙中山;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毛泽东,一代代英雄用自己的鲜血捍卫着我们的国家,用骨气砺炼着民族精神,用爱国热情和坚强意志腾起了中国巨龙,翻开历史长轴,有说不尽的爱国英雄,道不完的爱国经典。回首往昔,我只能从书本、影视剧中探求中国的历史,岁月蹉跎,时间一去不复返。大学四年的时间,已经使我成长,懂得个人与国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息息相关,我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这个国家的素质水平,每个人都是国家一份子,个体与群体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体自身和群体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大学,是塑造完善自身最好的场所,踏出校门,我们的社会责任更加明确。在这四年期间,领导人习主席建造了中国梦,成就和革新取得了成果,他铁腕反腐“拍蝇打虎”深得民心;力推改革,幅度和力度都超预期;外交布局,软硬两手凸显“大国范”,稳稳的把着中国这艘航船之舵,走的更远更稳。
    时间逝去,痕迹已刻画为成长,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常常油然而生一种自豪之感,我明白,那是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热爱,这份情感是无法消退,无法磨灭的。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当下青年学生要如何爱国?这个时代,我们不需要立刻奔赴祖国边疆,战身沙场;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手无缚鸡之力的我们能做什么?美国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说过一句话“不懂得热爱国旗的学生,无论他多么出色,都不是好学生。”爱国,其实我们能做到的有很多很多,只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用心去体会,也从来没有体会到原来日常一些普通平凡的小事也可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我们似乎都忽略了这些事情的内在涵义。爱国并不是一种唱高调的行为,相反,它是通过一件件普通而平凡的小事体现并凝聚起来的。身处商院,多么希望时间可以慢一点走,让我多看一眼美丽的商院,回想初入    大学,满怀激情和好奇,日日穿梭在这所青葱校园里。最爱百里长坡樱花散漫,亭台楼阁清泉自流,一方净土一方良人,商院的培育和滋养犹如清风扑面,深入骨髓。一言一行象征的是商院风采,传播的是商院精神。商院的每一缕阳光,每一阵细雨,都值得被呵护,被热爱,做一个文明学生,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追求完美人格,高尚品格,才是“小我”该做的。每一个商院人都是一位建设者,你我的今日之举是商院的明日之光,更是祖国的未来之光。
    (作者系人文学院2014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