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归来谈感悟
文章字数:2,728




12月8日至9日,我校生物学院教师辛欣、经管学院教师房琳、人文学院教师刘霞在陕西省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艺术学院教师丁洁荣获优秀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们获得的好成绩令人欣喜,她们的经验和感悟更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
房琳:潜心教学练本领创新课堂勤育人
走上讲台是一份光荣,而站稳讲台是这份光荣的基石和支撑。初站上讲台,看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分外紧张,心怀敬畏,担心自己准备的不充分,担心自己陷入照本宣科的怪圈……回头去看,一份份教材和参考资料的查阅,一遍遍线上资源的学习,一本又一本厚厚的讲义,一次又一次课堂创新的尝试,都见证了我在站稳讲台这条道路上的努力。主讲两门课程《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的教案先后分获商洛学院优秀手写教案和优秀电子教案。
在参加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过程中,我再次审视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的撰写、PPT的优化、课外线上资源的有效利用、板书的设计。不断的打磨中,我更加清晰的意识到,站稳讲台还需潜心教学,回归本分才是提升之道。如何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抓手。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这些是我教学工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其次,立德树人应是教师的天职,它不应该只停留在简单的道德渲染,而应该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引导学生在体味真理的同时思考人生之道,帮助我们的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构建行为准则,完善思维方式。
刘霞:因为热爱 所以执着
钟灵毓秀的商山洛水养育了我,不论离开多久、走多远,家乡始终牵引着我回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当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喜悦之余更多的是责任。一个学生对于一个学校可能是万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却是百分之百。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我以尊敬之心、关爱之心、平等之心与学生交流沟通,也定会收获同样的尊敬和信赖。如果我们把与学生的关系当做一种“相遇”,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思想与灵魂的对话、知识与情感的交融,把每一节课当作一份送给学生的“礼物”,“精心设计”“用心包装”“诚心相送”,相信学生一定会感受到老师的真心付出。课堂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载体,是教育的主战场,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革命是一场心灵的革命,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课堂创新改革是责任问题,更是良心问题。课堂革命也是一场观念的革命,课堂教学创新不是对传统课堂进行修修补补,而是从观念上重构对课堂的理解。要把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静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协助”转变,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要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在做中学、在学中懂,同时把课堂延伸扩展至更广阔的育人场,打破固定教室、固定桌椅的束缚。课堂革命更是一场行为的革命,课堂革命最终落到实处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层面,具体表现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课堂延伸、课程考核、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改革不是一蹴而就,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找到自己满意、学生期待的创新型教学方法。
辛欣: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即刻动身路在前方
以己度人,不如以人渡己。学习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学习的过程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引导。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引导并支持学生反思自己的短板、交流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作为高校教师,思考如何把这个过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便显得至关重要。前辈教师曾说“教师是一个良心活儿”。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个良心活儿,更是一个要有燃烧到“蜡炬成灰”的心理准备以及坚定恒心的活儿。当你去尊重关爱花园里的花朵,给他们充足的水分和养料时,花朵们也会用他们千娇百媚的风光来尊重回报你的付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是如何要把“打渔”这个生存的本领教给学生呢?我认为做好这件事的关键词是“学会思考”和即刻起身的“执行力”。大学教育不应当再是“填鸭式”的教育,而应该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活动的践行者。要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六十分万岁”,而是“精益求精”;不是“考完万事大吉”,而是通过一门门课程的学习和知识的搭建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思维体系图”。知识也不应该仅仅是教学大纲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教师心中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而更应该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内心深处迫切想要去了解、学习和追逐的知识。而完成这样的转变过程除了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之外,还必须要帮助学生培养即刻动身的“执行力”。只有执行和思考相辅相成,呈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结果才是一步步递进向前的。如何帮助学生快速的去通过这样一种“思考和执行”不断递进变化的过程来将理论所学转变为实践技能,是我过去、现在一直在思考探索和改变的教学方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未来的路还很长,吾辈仍需上下而求索。
丁洁:教育初心 课堂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的特点、年龄段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结合我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谈谈我对课堂教学创新的几点心得。
一、课堂教学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着力关键。在教学上,我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钻研教学大纲,规划教学思路,翻阅大量的文献,制作PPT,设计板书,同时梳理自己的讲课思路,争取讲授的每一节理论课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到这节课的知识要点。严格把控上课过程,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从课前检查、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复习巩固、归纳总结、布置作业这六方面进行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主动探索。
二、设计创新性课堂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讲授与实践互动的密切结合。我通过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少数民族民歌中的理论知识与民族声乐、民族器乐、舞蹈等实践技能课的教学相结合,在不断提高唱、奏、演技艺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神韵”的领会和掌握,使技艺和“神韵”得以统一,促进民族民间音乐课教学的多元性,突出了本门课程的审美性、教与学的互动性和学术性。
三、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独白,而是教师和学生不断地进行对话。我鼓励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获取积极的艺术体验,并在互动环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而我则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的主体性与个体性更加自由的展现,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做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