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文章字数:943
                                                                                ★高霞 周春生 乔成芳
    动机制模型
    高校、学生和企业三者共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有利的地域优势,建立起各种实验基地,多为学生提供在企业实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赴企业一 线去参观、见习,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操作原理以及操作流程,明确不同层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招聘要求,使学生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通过这 种方式的积淀,将需要工作的人转接,实现本科院校专业、培养与就业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促进以专业促培养,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的循环式教学模式,构建专业、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从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院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出发点,强化三个环节的联合互动,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综合竞争力。
    (3)构建国家、地方和校本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在根植地方背景下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统一目标与特色目标、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紧密地提高动手能力的训练,把学生打造成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各自所特有的创新思维。
    (4)搭建校企联合共建特色实验室合作模式与机制
    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智力优势以及科研平台,而企业拥有良好的工作实践条件和资金、设备、技术优势,因此高校与企业联合共建特色实验室可以发挥各自维能力。通过向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或者技术骨干发放邀请函,邀请这些骨干人员参与到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计划制订中,使得应用型院校能够科学合理设定学生教学课程;在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兼职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导师,推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双导师制,定期定向地向专业内的学生传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报告讲座,加强学生对实用技能的了解;可以与企业共建特色实验室和实践教育基地,在搭建企业的科技创新平台的同时,也为本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实践基地以及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应用型院校的就业率。
    (作者均系我校化材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