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一到无穷大》有感
文章字数:1,244

《从一到无穷大》讲了人们是如何从小数字推向大数字再推向无穷大的。我想我们刚入大学就好比一个一,我们的理想就好比无穷大。如果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从一开始,慢慢推向大数,再大,再大,直到完成一个个目标,唯有如此才能担当得起自己的野心。
《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之于我,尤其是进入大学之后,是一份大礼。这本书先介绍了数系,讲了大数、无穷大、复数。之后又是相对论和四维世界,再之后是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下入到了量子物理,最后讲了熵和生命科学。 有一点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很重视历史,它很会引用前人的观点而且给予前人的突破以肯 定。尊重前人这点也是我们需要一直贯彻的。现在我的很多同龄人接受了一些知识之后就变得非常浮躁,有人说亚里士多德十分愚蠢,说他的绝大多数推论都是瞎扯;两代永动机怎么可能,还引起一大群欧洲人尝试。以前我也怀疑过古人是不是真的很愚昧,但之后我意识到他们的结论无论对错与否,都是他们自己辛辛苦苦的找实验,做归纳和死命创新而成的。而我们呢,所有令我们自豪的一切都是老师教给我们的,老师给我们的永远是捷径,永远是已知,而且绝大多数没有怀疑就直接相信了运用了,这是多么大的区别!虽然我们的科学可能已经比17世纪的所有人的加在一起还要丰富了,但我们之中却很少出现科学家。因为我们缺乏怀疑,缺乏独立,缺乏了解前因后果,缺乏了解最本质最实际的事情。
举个例子,高中生都知道孟德尔与遗传定律,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豌豆之所以能自然繁殖是因为受精的种子落在了土里。学过选修三的高中生们都知道单克隆抗体,但却连单是专一的意思都不知道。
可见,再好的课本也只能给我们最著名的定理,大千世界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和想像。有很多纸上谈兵的人都只会做题,当到了真正需要科学头脑的时候就会在各种琐碎的实际问题上的打绊子,最后在种种细节处处受制约,影响时间和精力。
高中我们在学习上的问题正源于此。因为简单的追求分数而放弃对一个好问题的深究,因为片面的看待一个问题的求解而忽略掉问题本身在实际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或可行,因为教育水平和教学资源的有限从而无法研究一些很有价值的课题。总之,在高中,升学的功利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必然的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我们今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了大学这一知识殿堂,就是为了能刨根问底的把问题研究透彻,就是为了不要让类似高中时期的种种弊端再次制约着我们的灵感和创造。
很多迷茫的人会问自己为什么来到大学,问自己在大学里能收获什么。我要提出一个无比浅显的观点:上大学的原因就是上完了高中。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句废话,我以为不然。高中过渡到大学并不只是时间上的推移,更在于本质规律:那就是当我们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实现理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改变模式,提升能力。也许从教育者的观点来看,高中是大学的基础。但从我们这些高中毕业的求知者来说,大学是求知的延续。一个人只要心怀着求知的热情和向往,无论他有没有外力的管教,无论他处于或宽或紧的模式,他都会找到最本质的方向,那就是一颗求知的初心。
(作者系我校人文学院2018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