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献教坛
文章字数:2,063
               ★鲁仁杰  
  教育, 作为人类文明之基石,教师便是其上的璀璨明珠。他们默默耕耘,满怀热爱,悉心培育着莘莘学子。 在高陵这片人文沃土上,有一位教师, 他如冰心般纯洁,将青春献给了教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职业的光辉与担当。 他,便是二十年前从商洛师专毕业、现为高陵区职教中心的副校长刘克生。
  甲辰年寒假,我们去了高陵区职教中心,因听长安校友会山会长说刘学长在此任教,故慕名前来拜见。校友来访,他十分开心,随即放下手头工作,畅谈起来。 他从商洛师专毕业后,经老乡介绍,来到通远职教中心。 初来乍到,眼前的景象令他吃惊,甚至有些后悔。 矮小的土坯房、 蒙着塑料纸的窗户,破旧的教室,寥寥无几的学生面容憔悴,通往县城的东方红路就孤零零地在校门不远处。还听闻此地冬天寒风刺骨,夏天酷热难耐,平日尘土飞扬。本以为老家秦巴山里贫穷,没想到关中腹地亦是如此。
  不久,校领导见他情绪异常,便召集教职工开会。 会上,领导深情地说:“别小看这个地方,可是有着光辉的历史。这儿曾是西北民革的所在地,革命年代锻炼干部的熔炉, 也是西北政法学校的前身,能来这里任教,你们是幸运的。应把握机遇,努力干出一番事业。”领导的话让他心中的疙瘩有所消解。当时,老乡也看出他的心思,劝道:“既来之,则安之。这里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有一天你会过上好生活的! ”他自幼能吃苦,一番思考,下定决心,安心在此工作。
  走上讲台的前几年,他全身心投入教学。大学时打下的坚实理论基础,让他在教学上得心应手。然而,微薄的工资让生活捉襟见肘,每月补贴家用无剩余。 幸好学校提供食宿,节省了一笔开销。 此间几年,他从未买过新衣,换季时才去镇上淘点便宜衣物。 学校面积大,他和同事商量后,将一排旧房子修葺成宿舍和厨房,改善了住所。他还带领学生开垦荒地,繁殖果蔬,种植庄稼。
  那段时间,他工作之辛苦不亚于学生时期。年轻力壮的他常与同事一起建设校园,忙碌至深夜。看着学校逐渐变好,大家内心都充满喜悦。镇上的村民看到职校老师真诚善良、勤快能干,纷纷将孩子送来学习。学生数量一下激增,令老师们措手不及。 他深知肩上任重,不敢懈怠。于是,每逢周末,他乘坐班车颠簸至西安南郊某大学进修, 继续提升教学水平。 进修期间,授课教授见他生活简朴,中午仅选最便宜的饭菜, 得知他将钱用于改善职校后深受感动, 打算为他介绍一份辅导朋友孩子数学的兼职。他婉拒报酬,认为这违背学校规定和师德。教授便说可以自费为他提供食宿,前提是提
  每次培训结束后他立即前往孩子家中辅导,经过一番努力,孩子的数学成绩显著提升,物理也有所进步,后来还考入了名校。 家长为答谢他,周末课后亲自驾车送他回家。到达北郊时,他急忙下车,婉拒继续相送。 因住所偏僻,他不愿让其知道自己的居住和任教之地。后来,对方多次劝他放弃教书,他方知人家是高新区某企业负责人,想让他分管子公司。 他坚决拒绝了,表示自己的成就离不开学校的栽培,不会放弃教师职业。
  后来对方还曾邀请他到高新区某学校任教,并提供优厚待遇,虽有心动,但经过深思熟虑,仍选择拒绝。 他对与同事共同打造的校园情感深厚,即便条件艰苦,但生活简单,他视此为人生理想之地。心怀着一颗冰心,要在高陵区职教事业中努力耕耘,开拓自己的天地。
  他的努力赢得了学校赏识与信任。职校重视技能培养,常派他外出培训,学习先进技能,以更好地教育学生。 期间,他与一起培训的一位老师历经三年的努力,为全国职教学生编写出一本新教材。 听着他深情地回忆往事,我们满怀敬意。 这不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吗?
  末了,他带领我们参观学校,讲述起曾经住过的宿舍和用过的灶房。 在校园的一角,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其中一棵杏树是他与同事所栽。当年在镇上买的杏子,吃完后随意丢在林子的杏核,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竟长成了一棵大树。漫步在绿意盎然的校园,听着他对往事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荒芜景象。 如今,这里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当年他与同事种下的一排排小树,经过共同呵护,已经郁郁葱葱。
  随后,又参观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他给我们讲述了那段历史。 后来,因区域规划,这里被划为保护区,他们不得不搬离。 如今,高陵职教中心已发展成为全国职教示范区, 成为教育部考察的必到之地,他也荣幸地成为职教专家库的成员。
  离别之际,我们还参观了隔壁的教堂,这座拥有近二百年历史的建筑令人肃然起敬。学长坦言,每当他取得成绩时,都会来到这里。 尽管他是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但这里能让他静下心来,明确自己肩上的使命与人生的目标。
  他鼓励我们在工作中要不畏艰难, 特别是在教师岗位上的校友, 要学习商洛籍名校长唐江澎的教育情怀,“成为忠诚的教育工作者、 责任担当者、终身学习者和优雅生活者”。 也希望大家不忘母校的培养,有余力多做点贡献! 我们深深感受到学长身上的可贵品质, 他的荣誉来自不懈地努力和辛勤地付出,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他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家长的期望和学校的发展。虽然在职教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端正的态度, 将一颗冰心献给了所爱的教育事业。
          (作者系我校2004级毕业生,现为西咸新区校友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