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觅红
文章字数:1,603
               ★常润强
  清明过去已有一个多月,湛蓝的天空依旧显得几分空灵,阳光在散乱的云层间播撒下几束熹微的光线,打在金凤山峦郁郁青青的边角之上,晕出几分淡淡的模样,整个烈士陵园都沐浴在一片金色的盛泽当中。
  去的那天是周六, 天空中飘着零零细雨。 接连几日的绵绵雨季,让商洛这个被秦岭所包裹的城市柔化了以往山脉带来的粗犷。 沿着北新街走了没几步路,沿着巷子一拐,便能看到几根电线歪歪斜斜地织成了一张网,小巷里能听到孩童们朗朗的读书声,也能看到一些学习新思想的宣传展板,颇具烟火气息。 一只只追随流云的鸟儿,就在这小巷中穿梭,裹挟着春寒,在更深露重的时分毅然飞往了令人矢志不渝的远方。
  顺着蜿蜒的上山路走约莫半个多钟头, 便能看到那座直直的红色纪念碑屹立在几棵树之间。仰起头,几节不高的台阶延伸至纪念碑下,踏前去,已有些看不清当年的尘埃。 林间投射下的疏影在肃穆中守望着这片陵园,那些叶在风中垂晃、摇曳,不知是在追溯那段峥嵘岁月, 还是在滋润身下这片赤诚的土地。再向内,近距离便能清晰地看到大理石制成的先烈纪念碑, 清明节时留下的几个白色花圈仍然整整齐齐地守候在纪念碑左右, 舞动红旗的身影依然在纪念碑的碑身上呐喊。 这几位战士似乎仍然保持着他们生前冲锋的模样, 身前的鲜血如暗红的梅花,怒放成一首离歌,悲壮响彻山谷;身后枯骨如堆积的山丘,无数不屈的脊梁,毅力穿透硝烟。他们的一生如星火般,在黑暗纷扰的世界中,用微光照亮希望,死后长眠于地下,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信仰。他们的身体变得冰冷,那是因为他们将所有的温暖给予了身处水深火热的人民群众,让凛冬的苍老退却。即使在八十余载过后,依旧带着一身历史厚重般的黄铜色,供后人在这安宁的纪念塔下“纳凉”。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生死无常,伟人、英雄的逝世意义非凡,即使世事变化,他们依然存在于史书上、传颂于作品中。 这些可能已无从考究姓名的平凡人们,随着时间的流逝,留于世间的,难道仅仅只是一座纪念碑吗?定是不会的。这纪念碑上所撰写的不单单是他们的丰功伟绩, 更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传承所在。后来者将始终铭记这些人,就像野草歌颂太阳,硕果赞美深秋。个人的存在于历史长河不过如蜉蝣朝生暮死, 但生命的延续却是薪火相传、绵延不息,将个人价值寄于社会, 是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传承延续不断,灵魂生生不息,精神永垂不朽。
  而完成这份革命血脉的传承, 也是我们作为后世子孙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之所在。念及此处,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色花束,默哀烈士、重温党史。 亦如白色花束的花语一般:奉献自己的一切,在那个“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觉醒年代,这些革命烈士们正是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才换来如今的太平盛世。 看啊,跨越千载的游云此刻也凝滞在纪念碑的周围,一瞬间,我感觉到他们又回来了。 就在这里,听着后人对他们的评述,安详的笑容挂在他们的脸颊,抚慰了战争所镌刻的苦痛伤疤。
  我能感受到,他们其实从未离开,只是以另一种形式看着当今华夏这般盛世。 他们死去的只是肉体,而非那永垂不朽的灵魂。 因为生死、光阴、离合,都有人赋予他们意义。 他们为人民所铭记,为历史所铭记。 他们的信仰被后世所继承,如同滔滔江河,河不断,中华民族的命脉也就不会断。 从 “达则兼济天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条江河始终贯穿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奔腾在他们的血液当中。
  等我回过神来,突然发觉已至傍晚,便随着三三两两散去的人群一同与烈士们作别,转身走下山去。 那些为了革命尚且消散的流云,如今已守得了一轮红日初升,我们作为他们信仰的传承者, 必将会承载他们的意志,让这条信仰之河始终长流。
  最后,请让我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烈士们吧! 湿雾空蒙中泥土新翻的气息里仍然夹杂着恬淡的清香, 经年仍是挺立着的洁白的花骨朵, 那是20世纪40年代的热血所浇灌的产物。 昔日那些神武又不失温润的面庞啊,望你们安息。
           (作者系我校健康管理学院 2021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