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新同学
文章字数:964
编者按:本报126期(2010年10月15日)二版刊登《大学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一文后,引起了学院师生的广泛关注。为集思广益,探索适合我院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解答同学们心中的困惑,本报记者采访并约请部分师生,针对大学学习的方法,不同专业课程的学习特点等进行介绍。本期集中刊发其中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作为初入校门的大一学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度过充实的大学生活,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每一位新生关注的话题。应本报记者之约,院党委副书记左晓民教授在百忙之中撰写此文,以帮助大一学生解答这个问题。 从你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踏入这个陌生环境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将和商洛学院同呼吸、共命运几个年头。一段期盼了许久又稍带青涩的大学生涯从此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怎样度过这段人生重要的旅途?恐怕是萦绕在每位新同学脑海里的一道难题。这里不妨和大家交流一点看法: 一是定向。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学3-4年,一恍就过去了。要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宝贵时光,学有所得,业有所成,首要的是给自己的学习确定科学的目标,防止上大学的盲目性。所谓科学,就是既要立足于所在的专业,把主课修好;又要结合自身的兴趣、特点,根据社会的需求,把毕业时的具体目标确立好,在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考村官或应聘其他企事业单位,或自主创业的若干选项中确定一到两个比较适合自己的,作为学习要努力的方向。最好在第一学期完成这个任务,以后还可以随着情况的熟悉作进一步调整,以使其更加切合实际。定向要充分征求老师、家人、朋友和学哥学姐的意见。 二是定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努力目标,要让它变为现实,还必须作计划。计划就是实现目标的“利器”。要按照目标的核心要素,将其分解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包括内容、时间、形式、措施等。可根据个人实际确立,但一定要切实可行、管用。 三是定意。有了目标,也有了计划,下来的关键就是落实。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前者的自由度大。除过上课和集体活动之外,个人自主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多。如何提高这部分时段的利用率和质量,关键在自觉性,在于能否用坚强的意志控制自己的计划行为。这就是所谓 “定意”。意不专则事难成,有志者事竟成。大学生活实际上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是锻炼意志的过程。谁能在百舸争流中胜出,一定是自觉性高者。